中品独家|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刘辉:“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科技创新
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冲压厂三车间党支部书记、模具钳工首席技师刘辉接受中国品牌记者专访,针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对车企的重要意义、“蓝领”工人的技能转型等问题,刘辉代表做了详尽解读。
Q:您今年提出“以科技创新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这一建议提出的初衷是什么?针对这一建议,在过去一年您做了哪些切入工作?
A: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新质生产力”一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出现“新质生产力”。我认为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作为一个企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因此企业发展必须要去创新。
去年,围绕科技创新我到江铃股份公司产品研发总院的三电实验室实地调研,三电实验室主要是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池、电控进行超长时间运行的功能试验。通过与工程师交流,我感受到一个新品的研发,技术上面必须要有所突破。目前,我们的技能人才较为紧缺。
实地调研的第二站在同济大学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这里做的是汽车各项性能的测试,包括一些标定工作,共9项。通过与工程师交流,他们谈到需要更多的资金去买更好的检测设备,还有就是优秀人才有所不足。因此科技创新必须要有资金投入,人才的引进培养也至关重要。
Q:您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扎根钳工制造技术专业,这一技艺对汽车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起到了哪些关键作用?
A:我37年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模具钳工工作,包括冲压汽车模具的制造设计,精密设备的调试。但是我感觉到作为一个传统工业钳工,它要求纯手工的精度十分精细,精度要求头发丝的1/7,达到0.01毫米的精度要求。因此钳工用手工能达到设备所不能达到的精度要求。
作为一个传统产业,钳工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钳工在产品质量提升、生产力提升等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汽车的外覆盖件表面要求很光滑,一个芝麻粒大的缺陷都不允许有。要实现这一点,就要靠钳工的经验和双手去把设备工装调到极致,这样才能确保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确保生产正常运行。
Q:从业三十余年,您凭手就能测出0.01毫米的细微尺寸变化,这一“绝活”是如何练就的?
A:与其说是“绝活”,不如说是熟能生巧。比如抓准,有些工匠一抓重量,就分毫不差。再比如卖肉的师傅,一刀切下去肉的分量就是准确,这是长期技能磨练形成的熟练度,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与执着,才能达成这种肌肉记忆。
Q:您可否谈谈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以及“工匠精神”对您日常工作的影响?
A:我理解“工匠精神”就是敬业、精益、执着、创新、奉献。一个工匠必须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把手上的事情做好做精,做到极致,这才是作为工匠对技艺的追求。
身处制造业任何的岗位,除了产业技术工人外,还有很多岗位都需要“工匠精神”,就是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唯有这样,才能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工作,更高的激情去敢于创新。
Q:从一名普通“蓝领”到“工匠”级技师,在技术创新方面,您有没有遇到过特别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如何克服?
A: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我们是一个后勤的技能保障团队,职责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好的技术、最好的方法、最好的工艺把设备交付给生产一线。
2010年,江铃股份公司有一台4000吨的大型压力机,主要生产汽车的大梁,包括一些轻卡、皮卡、轻客。生产过程中,一个大型齿轮的两个齿形突然齐根断裂。当时,这台设备是唯一生产汽车大梁的,一旦停止运行,就会导致所有的热销车全面停产,损失是无法接受的。如果齿轮重新定做,周期要6个月。在这紧要关头,我想到我们经常去抢修碎裂、断裂的模具,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抢修这个设备,于是我带领模具团队的成员一起把抢修设备的艰巨任务接了下来。
团队采取手工对焊、手工修模、制作样板进行研配。仅用三天三夜就把齿轮抢修出来了,直接为公司挽回了300多万元的损失。这次挑战后,整个团队感觉面对困难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就能攻克难关。37年来,类似的设备抢修为公司挽回约8900万元损失。
Q:江铃集团对科研创新非常重视,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2023年,江铃集团投入30个亿用于科技创新,主要用于节能动力、新能源、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整车架构、轻量化和平台化7方面。2023年,江铃集团共出款27款新车型,可见针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很大。
除此之外,江铃集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共有7000多名科研工作者,其中硕士博士生占比四分之一,高级职称以上达到三分之二,以此助推产品研发、科技创新。
江铃集团和同济大学以及南昌县政府共同成立了一家同济大学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通过与同济大学的合作,培养汽车工程方面的硕士博士生,助推汽车产业发展。
Q:面向未来,对于当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您认为模具钳工这一传统技艺应当如何适应新的产业发展需求?
A:钳工本身是“万金油”,一岗多能。随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汽车“新四化”的不断发展,对电气自动化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原先手动生产的冲压线,逐渐改为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产品质量也稳步提升,人工成本大大降低。原来一条手工冲压线的人员配置是16名工人,现在一条自动线上的员工只要5到6名就足够了。
实现自动化生产后,对钳工的压力很大。因为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效率高,一旦设备停机,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因此需要钳工去不断地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方面的技能,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Q: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针对这一文件重点突出的“质量”二字,您作何思考?
A: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唯有在市场上保持产品良好的品质,才有口碑,才有营销市场。如果质量不行,就相当于自己砸掉自己的饭碗,砸掉自己的牌子,因此永远要保持质量第一。
我们从上至下,无论是工程师、产业技术工人还是普通的生产员工,第一要务就是保证一流的汽车质量品质,这样才能促使企业进行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员工也会受益。
Q: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重要论述十周年,江铃集团在技术创新方面走在行业前列,作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典范,“三个转变”这一重要论述如何引领江铃集团科技创新?您有何亲身体会?
A:这10年我感受十分深刻,亲身经历了生产从手工生产到自动化生产,江铃集团在物流配送从物联化、网联化、信息化到如今的数字化一直在进步。在江铃集团的数字化工厂,整车订单从开始到下线,交货效率整整提升了20%。我认为江铃集团的数字化转型较为及时,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围绕汽车的“新四化”还要更进一步去发展。这也面临着产业技术工人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钻研创新,促使企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刘辉说: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产业技术工人
我对自己的身份深感自豪
提供给蓝领工人的提升平台越来越多
工人们更加热衷于学习技术
360行,行行出状元
选择一个行业,要坚定地走下去
把一件事情做好、做精、做到极致
在追求卓越中实现人生价值。”
中品独家|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吴新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南通的“黄金机遇”
中品独家|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张继焦:推动建设“老字号博物馆”
第二场“委员通道”开启!这些故事说到了百姓心坎里
外交部长王毅与外国记者有趣互动:我看过你跳“科目三”
中国品牌